赛图拉之行

发布日期:2011-06-29 浏览次数:5549 字体【

赛图拉之行

                                      ----安徽地质测绘在新疆报道之一

    2011年5月21日,清晨6点(北京时间8点)迎着朝霞,安徽省驻新疆援建指挥部组织测绘、规划、勘查和卫生赴赛图拉考察队三十多人,在副指挥长周元楼率领下,分乘七辆车从皮山县城出发,近一个小时到达喀什的叶城。新疆至西藏公路G219国道全线在修路,交管部门在叶城设立关卡,办理通行证,保证每月1、12、21日正常放行。进关卡前遇到部队运送物质的车队,约有三十多辆,我们在前面带头的车立即用对讲机告诉车队,全速前进,赶在军车前通过关卡,否则要耽误时间,各车加大油门快速超过军车,顺利通过关卡。

    过了关卡, G219国道两旁都是沙漠,有零星叫不上名字的小灌木倔强地生长在頑石旁边,让路过的人们平添折服和感慨,我来前预留在脑海的途中凶险顷刻释放了些许,满目一望无际的沙丘、沙峰,让人轻松许多。这时大家也都有了饥饿的感觉,坐在车上吃早点——馕、鸡蛋加矿泉水。为了赶路,昨天备齐了食品,早、中餐都在车上吃。车上有对讲机,聊天就不仅限于一辆车,很多人第一次上高原,比较兴奋,话题从高原动物到途中气候,从翻越达坂(4000米以上的山口和盘山公路称为达坂)的身体挑战到途中多变的风景,说的兴致盎然,不时传出纵情的欢笑。

    偶遇村庄,大家全神关注,似乎要将所见全部印在脑海中,恐有丁点遗漏。坐在车里,来不及欣赏镶嵌在沙漠中一叶绿洲上生长的树木、花草的高矮、形状和颜色,只觉得高高的白杨树挺拔、耸立在村庄道路旁,忠诚地守护着生活在这里的一切。不足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分布在道路两边,有一、两家日用品小商店,街上行人不多,五、六个神情怡然的人围坐在街边一个馕坑前,吃着刚出炉、冒着热气、散发着羊肉香的金黄色馕饼,偶尔抬眼看一下急匆匆而过的车辆,若有所思地品味着……

    车行近喀喇昆仑山,道路开始蜿蜒曲折,顺着山谷左拐右盘。前面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车至山下时,豁然开朗,一条小河从右边款款而出,此时“车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展现在你眼前!五月山间的河流羞涩得如十八岁的维族姑娘,慢慢地、轻轻地、浅浅地在路边流淌,不打扰我们这些路过的人们,却始终陪伴着我们前行。当我们翻越达坂时,她们还远远地注视着,到了山那边总会有一条小河如影随形陪送着来这里的我们。而河谷中无数形状各异的巨石以及两旁的山峰像值勤的卫士,巍然站立,坚守岗位,全神专注地护卫着我们,绝不贪恋山外的风景,这份执着让我们这些来自山外的人会怎样想呢?

    车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越爬越高,渐渐地有了呼吸困难的感觉,车上备有氧气袋,打开让氧气慢慢地释放,人立刻舒服了许多。车爬行在异常崎岖、陡峭的道路上,前一辆车仿佛就在我们车顶上行走,往山下看,路似一条巨龙蜿蜒盘卧在山体上,而车就行进在巨龙身上……

    车行至第一个海拔4500多米的达坂,放眼远眺,群峰皆在脚下,白雪覆盖的山峰近在咫尺,若不是要赶路,真有爬上雪山、拥吻雪峰的冲动!为了安全我们都没有下车停留。车在4000多米的昆仑山上行驶,天开始下雪,风很大,为了显示山顶的气魄,风加快了速度,雪配合风密密的从天上斜斜地织满天空,不如我以往见过的雪那么飘飘洒洒,却如江南的夏雨,急而利索,落在车上,顷刻间融化,一丁点也不留恋。而落在山上的,一会儿便把山披上融融的黑白相间的一层雪衣,山变得成熟而有风韵。此刻令我们意外的是路边一排临时帐篷,帐篷前七、八个人正忙碌地给水泥等物质加盖防雨布,从竖在旁边的标牌知道他们是在这修路的人。人在这里,是伟大、是顽强、是……或许只有雪山知道,只有亲身经历的人自己知道!对于路过的人来说,是惊叹和佩服,还有是祈福,或许还有那么一点侥幸,最后应该是幸福,您说呢?

    车翻过达坂,下到海拔3000多米的昆仑山中行驶,天也不下雪了,路旁的河边散布着稀疏的草场和零星的灌木,偶尔有一群羊在悠闲地吃着草,一个牧民远远地看护着,心里想着妻子和孩子,或是心爱的姑娘。此时,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大家都有点累了,面对一如既往的崇山峻岭,也没了兴致。尤其是群山任性地拒绝树木、花草的生长,只是在山峰上带着一顶洁白的雪帽,令人倍感遗憾,又无可奈何!

   “藏羚羊、藏羚羊…”大家从昏昏的、浅浅的昏睡中被叫醒,努力找寻藏羚羊的身影,车队也立即停了下来。大家匆忙下车,顺着手指的方向发现一群十多只羊从山脚向峭壁上攀爬,“是岩羊”,有人说。此刻我们已经来到第二个达坂脚下,山更陡峭了,羊群不可思议地如蜘蛛般往山上跳行,带相机的纷纷抓拍,留影合照(与羊群)。看那岩羊,体重30公斤左右,毛色呈浅灰色如岩石,瘦而健壮,行动敏捷如兔,攀爬的同时还不忘吃岩缝中的“仙草”,望着渐行渐远的岩羊,大家意犹未尽地上车前行。翻越第二、第三个达坂,人心情放松了许多,身体也没有特别的难受,到最高处,纷纷下车拍照留影。一路顺畅,经过近十二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在晚上19:40到达赛图拉,这里正飘着雪!

    赛图拉镇政府把我们安排住在部队招待所,这里的条件是当地最好的,晚上镇政府在临时招待所摆了三桌,怕高原反应加重,尽管很疲劳,大多数人没有喝酒。晚餐匆匆吃过,大家都早早洗洗睡觉,晚饭后已经是北京时间零点了!这里海拔约3700米,夜里有高原反应,脑袋隐隐疼痛,觉总是睡不深。

    第二天早晨,我九点多醒来,拉开窗帘,晨曦毫不吝啬地洒满山谷,对面山上的雪峰在晨光的照射下,尤显圣洁,仿佛仪态万千的神女降临,四周宁静、群峰安详,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相机贪婪地、悄悄地拍下这一切,而最美好的却被我偷偷地刻在了心海中!

    赛图拉镇政府位于G219国道363.7公里边,地处喀喇昆仑山腹地的山谷中。山谷长约8公里,宽约2公里,周围群山环绕,远处山峰常年积雪,气候多变无常。喀拉喀什河自东向西穿过山谷,南北向一条支流从河谷中间将山谷分成东西两块。东边为“三十里营房”,是南疆军区数家军事单位营地,经过近十年的修建,已初具规模。西边为赛图拉集镇,沿G219国道两侧有三十多家商铺,主要经营日用品、饭店、旅馆及汽车维修,为当地驻军、过往车辆及旅游者提供服务。经营者大多数是内地人,有三、四家维族餐馆,规模都比较小。镇区除通讯外,没有任何公共服务设施,部队和商铺都是靠柴油发电,饮水是山上雪融流下的“天然矿泉水”。

    我们此次任务是测绘满足镇区总体规划及镇政府政务中心选址所需的1:1000地形图,同时进行1:500地籍测绘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与六名同事没有休息,带着高原反应,即投入到测量工作中。考察队其他人员2天后完成任务回皮山县,我们测绘人员继续进行战斗。大家在工作中,不仅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进行大运动量野外碎部点采集,晚上又要处理数据,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有人头痛、发烧,可没有一个人提出休息,我因为大意没有带帽子,经过一天的太阳照晒,第三天脸开始红肿起来,大家不停地关心我,在他们身上真的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

    这里的天气非常恶劣,早晚是冬天,中午是夏天,傍晚是秋天,而且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刮风,大风卷得尘土飞扬,有时还下一点雨,飘一会雪,像是故意跟我们开玩笑一样,没办法!避一避,继续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天拼搏,野外数据采集完成。因为用电跟不上,我带三人先回皮山县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留三人进行地籍权属补充调查,至6月8日返回皮山县城,历时19天。在此期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捕鱼”。

    5月29日,我叫司机买了一条捕鱼的丝网,经询问当地牧民,把网撒在距赛图拉遗址约1公里的喀拉喀什河里。第二天上午11点(北京时间13点),大家收工回到驻地,我安排他们去赛图拉(没有时间专门去看),原国民党部队哨卡和营房遗址看看。因为是中午,气温比较高,河水也不凉,叫他们顺便去收网捕鱼,放松一下心情。结果捕到8条,共2斤多鱼,晚上会烧鱼的小吴红烧一盘香喷喷的高原野生鱼,鱼细嫩、鲜滑,美味无穷,吃完后我半开玩笑地说,“要建议这里禁止捕鱼”,鱼能在这里的河中生长多不易啊!

    赛图拉之行尽管很平淡,但值得珍藏,时间不是很久,留下的记忆确是永远的!有艰辛、有欢喜,有付出,也有收获,当路修好、镇建成,您去的时候可能又有另一番景致等着您!赛图拉欢迎您!

                                                                   ◆  院援助项目组 储修林

▲  在赛图拉合影

▲  在赛图拉工作

▲  在赛图拉测量

▲  赴赛图拉途中

▲  赛图拉遗址

 

赛图拉之行

                                      ----安徽地质测绘在新疆报道之一

    2011年5月21日,清晨6点(北京时间8点)迎着朝霞,安徽省驻新疆援建指挥部组织测绘、规划、勘查和卫生赴赛图拉考察队三十多人,在副指挥长周元楼率领下,分乘七辆车从皮山县城出发,近一个小时到达喀什的叶城。新疆至西藏公路G219国道全线在修路,交管部门在叶城设立关卡,办理通行证,保证每月1、12、21日正常放行。进关卡前遇到部队运送物质的车队,约有三十多辆,我们在前面带头的车立即用对讲机告诉车队,全速前进,赶在军车前通过关卡,否则要耽误时间,各车加大油门快速超过军车,顺利通过关卡。

    过了关卡, G219国道两旁都是沙漠,有零星叫不上名字的小灌木倔强地生长在頑石旁边,让路过的人们平添折服和感慨,我来前预留在脑海的途中凶险顷刻释放了些许,满目一望无际的沙丘、沙峰,让人轻松许多。这时大家也都有了饥饿的感觉,坐在车上吃早点——馕、鸡蛋加矿泉水。为了赶路,昨天备齐了食品,早、中餐都在车上吃。车上有对讲机,聊天就不仅限于一辆车,很多人第一次上高原,比较兴奋,话题从高原动物到途中气候,从翻越达坂(4000米以上的山口和盘山公路称为达坂)的身体挑战到途中多变的风景,说的兴致盎然,不时传出纵情的欢笑。

    偶遇村庄,大家全神关注,似乎要将所见全部印在脑海中,恐有丁点遗漏。坐在车里,来不及欣赏镶嵌在沙漠中一叶绿洲上生长的树木、花草的高矮、形状和颜色,只觉得高高的白杨树挺拔、耸立在村庄道路旁,忠诚地守护着生活在这里的一切。不足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分布在道路两边,有一、两家日用品小商店,街上行人不多,五、六个神情怡然的人围坐在街边一个馕坑前,吃着刚出炉、冒着热气、散发着羊肉香的金黄色馕饼,偶尔抬眼看一下急匆匆而过的车辆,若有所思地品味着……

    车行近喀喇昆仑山,道路开始蜿蜒曲折,顺着山谷左拐右盘。前面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车至山下时,豁然开朗,一条小河从右边款款而出,此时“车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展现在你眼前!五月山间的河流羞涩得如十八岁的维族姑娘,慢慢地、轻轻地、浅浅地在路边流淌,不打扰我们这些路过的人们,却始终陪伴着我们前行。当我们翻越达坂时,她们还远远地注视着,到了山那边总会有一条小河如影随形陪送着来这里的我们。而河谷中无数形状各异的巨石以及两旁的山峰像值勤的卫士,巍然站立,坚守岗位,全神专注地护卫着我们,绝不贪恋山外的风景,这份执着让我们这些来自山外的人会怎样想呢?

    车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越爬越高,渐渐地有了呼吸困难的感觉,车上备有氧气袋,打开让氧气慢慢地释放,人立刻舒服了许多。车爬行在异常崎岖、陡峭的道路上,前一辆车仿佛就在我们车顶上行走,往山下看,路似一条巨龙蜿蜒盘卧在山体上,而车就行进在巨龙身上……

    车行至第一个海拔4500多米的达坂,放眼远眺,群峰皆在脚下,白雪覆盖的山峰近在咫尺,若不是要赶路,真有爬上雪山、拥吻雪峰的冲动!为了安全我们都没有下车停留。车在4000多米的昆仑山上行驶,天开始下雪,风很大,为了显示山顶的气魄,风加快了速度,雪配合风密密的从天上斜斜地织满天空,不如我以往见过的雪那么飘飘洒洒,却如江南的夏雨,急而利索,落在车上,顷刻间融化,一丁点也不留恋。而落在山上的,一会儿便把山披上融融的黑白相间的一层雪衣,山变得成熟而有风韵。此刻令我们意外的是路边一排临时帐篷,帐篷前七、八个人正忙碌地给水泥等物质加盖防雨布,从竖在旁边的标牌知道他们是在这修路的人。人在这里,是伟大、是顽强、是……或许只有雪山知道,只有亲身经历的人自己知道!对于路过的人来说,是惊叹和佩服,还有是祈福,或许还有那么一点侥幸,最后应该是幸福,您说呢?

    车翻过达坂,下到海拔3000多米的昆仑山中行驶,天也不下雪了,路旁的河边散布着稀疏的草场和零星的灌木,偶尔有一群羊在悠闲地吃着草,一个牧民远远地看护着,心里想着妻子和孩子,或是心爱的姑娘。此时,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大家都有点累了,面对一如既往的崇山峻岭,也没了兴致。尤其是群山任性地拒绝树木、花草的生长,只是在山峰上带着一顶洁白的雪帽,令人倍感遗憾,又无可奈何!

   “藏羚羊、藏羚羊…”大家从昏昏的、浅浅的昏睡中被叫醒,努力找寻藏羚羊的身影,车队也立即停了下来。大家匆忙下车,顺着手指的方向发现一群十多只羊从山脚向峭壁上攀爬,“是岩羊”,有人说。此刻我们已经来到第二个达坂脚下,山更陡峭了,羊群不可思议地如蜘蛛般往山上跳行,带相机的纷纷抓拍,留影合照(与羊群)。看那岩羊,体重30公斤左右,毛色呈浅灰色如岩石,瘦而健壮,行动敏捷如兔,攀爬的同时还不忘吃岩缝中的“仙草”,望着渐行渐远的岩羊,大家意犹未尽地上车前行。翻越第二、第三个达坂,人心情放松了许多,身体也没有特别的难受,到最高处,纷纷下车拍照留影。一路顺畅,经过近十二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在晚上19:40到达赛图拉,这里正飘着雪!

    赛图拉镇政府把我们安排住在部队招待所,这里的条件是当地最好的,晚上镇政府在临时招待所摆了三桌,怕高原反应加重,尽管很疲劳,大多数人没有喝酒。晚餐匆匆吃过,大家都早早洗洗睡觉,晚饭后已经是北京时间零点了!这里海拔约3700米,夜里有高原反应,脑袋隐隐疼痛,觉总是睡不深。

    第二天早晨,我九点多醒来,拉开窗帘,晨曦毫不吝啬地洒满山谷,对面山上的雪峰在晨光的照射下,尤显圣洁,仿佛仪态万千的神女降临,四周宁静、群峰安详,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相机贪婪地、悄悄地拍下这一切,而最美好的却被我偷偷地刻在了心海中!

    赛图拉镇政府位于G219国道363.7公里边,地处喀喇昆仑山腹地的山谷中。山谷长约8公里,宽约2公里,周围群山环绕,远处山峰常年积雪,气候多变无常。喀拉喀什河自东向西穿过山谷,南北向一条支流从河谷中间将山谷分成东西两块。东边为“三十里营房”,是南疆军区数家军事单位营地,经过近十年的修建,已初具规模。西边为赛图拉集镇,沿G219国道两侧有三十多家商铺,主要经营日用品、饭店、旅馆及汽车维修,为当地驻军、过往车辆及旅游者提供服务。经营者大多数是内地人,有三、四家维族餐馆,规模都比较小。镇区除通讯外,没有任何公共服务设施,部队和商铺都是靠柴油发电,饮水是山上雪融流下的“天然矿泉水”。

    我们此次任务是测绘满足镇区总体规划及镇政府政务中心选址所需的1:1000地形图,同时进行1:500地籍测绘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与六名同事没有休息,带着高原反应,即投入到测量工作中。考察队其他人员2天后完成任务回皮山县,我们测绘人员继续进行战斗。大家在工作中,不仅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进行大运动量野外碎部点采集,晚上又要处理数据,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有人头痛、发烧,可没有一个人提出休息,我因为大意没有带帽子,经过一天的太阳照晒,第三天脸开始红肿起来,大家不停地关心我,在他们身上真的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

    这里的天气非常恶劣,早晚是冬天,中午是夏天,傍晚是秋天,而且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刮风,大风卷得尘土飞扬,有时还下一点雨,飘一会雪,像是故意跟我们开玩笑一样,没办法!避一避,继续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天拼搏,野外数据采集完成。因为用电跟不上,我带三人先回皮山县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留三人进行地籍权属补充调查,至6月8日返回皮山县城,历时19天。在此期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捕鱼”。

    5月29日,我叫司机买了一条捕鱼的丝网,经询问当地牧民,把网撒在距赛图拉遗址约1公里的喀拉喀什河里。第二天上午11点(北京时间13点),大家收工回到驻地,我安排他们去赛图拉(没有时间专门去看),原国民党部队哨卡和营房遗址看看。因为是中午,气温比较高,河水也不凉,叫他们顺便去收网捕鱼,放松一下心情。结果捕到8条,共2斤多鱼,晚上会烧鱼的小吴红烧一盘香喷喷的高原野生鱼,鱼细嫩、鲜滑,美味无穷,吃完后我半开玩笑地说,“要建议这里禁止捕鱼”,鱼能在这里的河中生长多不易啊!

    赛图拉之行尽管很平淡,但值得珍藏,时间不是很久,留下的记忆确是永远的!有艰辛、有欢喜,有付出,也有收获,当路修好、镇建成,您去的时候可能又有另一番景致等着您!赛图拉欢迎您!

                                                                   ◆  院援助项目组 储修林

▲  在赛图拉合影

▲  在赛图拉工作

▲  在赛图拉测量

▲  赴赛图拉途中

▲  赛图拉遗址